咨询热线

13816366481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一文读懂共聚焦显微镜

一文读懂共聚焦显微镜

更新时间:2025-08-06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  一、概述
 
  共聚焦显微镜不同于普通荧光显微镜,它利用针孔的物理限制,仅允许来自焦平面的光聚焦进入探测器,而将焦平面上方和下方的模糊荧光信号(离焦光)阻挡在外。这带来了显著的优势:
 
  ​​光学切片能力:​​ 获得样品内部特定深度、薄层(通常在0.5 - 2微米)的高分辨率图像。
 
  ​​更高的分辨率:​​ 主要是在轴向(Z方向,沿光轴方向)分辨率显著提高。
 
  ​​背景抑制:​​ 大幅减少来自非焦平面的背景噪音,提升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。
 
  ​​三维重建:​​ 通过对样品不同深度进行连续扫描,可重建三维结构。
 
  ​​点扫描成像:​​ 图像是通过逐点扫描激光束并逐点采集信号形成的,速度通常比宽场荧光显微镜慢。
 
  二、关键组件
 
  1.激光光源: 提供高强度、单色性好、方向性好的激发光。通常配备多个不同波长的激光器,用于激发不同的荧光染料。
 
  2.扫描装置:
 
  扫描振镜: 核心部件,通常是两个高速振动的反射镜(X轴和Y轴),精确控制激光束在样本表面的扫描路径。
 
  扫描透镜与管透镜: 确保扫描光束精确聚焦在物镜的后焦面,实现无畸变扫描。
 
  3.分光镜/二向色镜: 将激发光反射到样本方向,同时允许样本发射的荧光透射到探测光路。需要根据所用荧光染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选择合适的镜片。
 
  4.物镜: 高质量、高数值孔径(NA)的物镜至关重要,它决定了系统的分辨率、光收集效率和成像深度。
 
  5.共轭针孔:
 
  照明针孔: 位于光源后,将激光变成点光源。
 
  探测针孔: 位于探测器前,阻挡离焦光。针孔大小可调,是控制光学切片厚度和图像信噪比的关键参数(小针孔切片薄、分辨率高但信号弱;大针孔切片厚、信号强但分辨率降低)。
 
  6.探测器: 通常是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或雪崩光电二极管,将微弱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。
 
  7.计算机控制系统: 控制扫描、Z轴移动、激光强度、针孔大小、探测器增益、图像采集和处理等所有参数。
 
  8.荧光滤光片组: 位于探测光路中,进一步阻挡残留的激发光和其他波长的杂散光,确保探测到的是特定发射波长的纯净荧光信号(发射滤光片)。
 
  三、主要优势
 
  1.高轴向分辨率(Z分辨率)与光学切片能力: 这是突出的优势。能清晰区分样本中不同深度的结构,获得样本内部不同层面的清晰图像,无需物理切片即可进行三维成像。
 
  2.高对比度: 有效抑制离焦背景光干扰,显著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信噪比,特别适合观察厚样本或弱荧光信号。
 
  3.高分辨率: 相比传统宽场荧光显微镜,共聚焦显微镜的X-Y平面分辨率也有一定提升(约1.4倍),尤其在利用某些技术后分辨率可接近光学衍射极限。
 
  4.三维重建: 可对活体或固定样本进行非侵入性的三维结构解析。
 
  5.多通道成像: 可同时或依次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激发不同的荧光标记物,实现多色标记样本的多通道成像,研究不同分子或结构的共定位。
 
  6.活细胞成像: 减少光毒性和光漂白(相对于宽场需要更短的曝光时间获取清晰图像),结合合适的培养系统,可用于长时间观察活细胞内的动态过程。
 
  7.图像后处理: 强大的软件支持进行三维可视化、表面渲染、体积测量、共定位分析、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等。
 
  四、主要应用领域
 
  1.细胞生物学:
 
  细胞器结构与动态(线粒体、内质网、高尔基体、细胞骨架)。
 
  细胞膜结构与流动性。
 
  细胞内离子浓度(如Ca²⁺, pH)成像。
 
  基因表达与蛋白定位。
 
  细胞间相互作用(如免疫突触)。
 
  细胞迁移与分裂。
 
  2.神经科学:
 
  神经元形态与树突棘结构。
 
  神经网络连接。
 
  突触结构与功能。
 
  神经递质释放与受体分布。
 
  3.发育生物学: 胚胎发育过程的三维形态发生、基因表达模式。
 
  4.病理学与临床诊断:
 
  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(提供比普通光镜更丰富的亚细胞信息)。
 
  皮肤科在体共聚焦显微镜用于无创诊断皮肤病(如黑色素瘤)。
 
  5.免疫学: 免疫细胞激活、迁移、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。
 
  6.微生物学: 细菌、真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存、生物膜结构。
 
  7.植物学: 植物细胞结构、细胞壁、叶绿体、基因表达。
 
  8.材料科学: 材料表面形貌、涂层厚度、薄膜结构、微电子器件检测、高分子材料结构等(常使用反射模式)。
 
  五、关键注意事项与实践​​
 
  ​​1.降低光毒性/光漂白:​​ 这是活细胞成像的首要原则!
 
  ​​最小激发强度:​​ 使用​​低有效​​激光功率。
 
  ​​最小有效曝光时间:​​ 使用最快扫描速度或减少平均次数。仅在必要时才使用慢扫描和高平均。
 
  ​​缩短总曝光时间:​​ 避免在感兴趣区域进行不必要的预扫描和寻找焦点操作。尽快找到位置聚焦完成拍摄。
 
  使用尽可能低的增益。
 
  使用高量子效率探测器,降低激发光需求。
 
  使用抗淬灭试剂(仅限固定样品,活样品可能无效或有害)。
 
  ​​2.针孔调整:​​
 
  并非针孔越小越好。过小的针孔会严重损失信号。
 
  只有在需要最高分辨率或研究较薄样品结构时,才考虑缩小针孔。
 
  如果样品很厚信号很弱或不需要超薄切片时,可以适当增大针孔以获得足够信噪比。
 
  ​​3.选择合适的物镜:​​
 
  ​​数值孔径(NA)是分辨率的关键!​​ 优先选择高NA物镜。
 
  浸没介质选择:油镜分辨率最高,适用于盖玻片固定的薄样品;水镜适用于活细胞长时间成像(避免折射率不匹配引起的球差);硅油或甘油镜适用于深组织成像。
 
  放大倍数与视野、分辨率相匹配。
 
  ​​4.实验设计:​​
 
  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/蛋白,确保激发波长与激光匹配,发射波段范围与检测通道匹配。注意荧光串扰。
 
  预实验很重要:在不同条件下测试多种参数组合,找到最佳设置。
 
  ​​5.仪器维护与安全:​​
 
  严格遵守激光安全规程:​​绝对不要直视激光束!​​
 
  保持显微镜平台稳定无震动。
 
  保持环境清洁(灰尘是光学系统大敌)。
 
  定期(按规程)由专业工程师进行系统校准(如激光准直、针孔校准、PMT校准)。
 
共聚焦显微镜